自無人機誕生,給許多行業帶來極大便利,同時由于無人機應用領域的不斷延伸,也催生了許多細分的無人機產業,比如航拍、警用、城管、交通、植保、地質、氣象、電力、救援、勘測、攝影、安檢、執法。似乎,只要你想得到的領域,都有或將有它的身影!
無人機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行業傳統的作業模式,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,降低了成本,節約勞力,提高效益。眾所周知,建筑工程行業乃是全行業中效率最低下的行業,原因就是工程行業的復雜性,在規劃、協作、以及溝通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,無人機的應用越發火熱的今天,它的觸手已經在向工程行業蔓延,取代復雜人工,做到微小化與自動化,是無人機在工程領域的未來運用。
對于建筑工人來說,現在想偷個懶可沒那么容易了,因為天上飛的無人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在美國加州的一處城區里,建筑工人們正在緊張建設一座豪華球館,而整個工程進度都是由無人機和軟件進行自動監測的。幾架無人機每天會在建設工地上課巡飛一次,收集視頻材料。視頻會被轉化成工地三維圖片,再導入相應的計算機軟件進行匹配,看和最初的建筑設計和工程進度規劃是否相符。三維圖片可以清晰展示工程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,同時利用軟件,可以自動顯示可能落后于進度的部分,一目了然。
目前負責球館建設項目的,是一家名為ImageInFlight的無人機公司,他們使用無人機在高空拍攝視頻,配套的軟件則是由伊利諾伊大學和一些眾包團隊合作開發的。
伊利諾伊大學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Mani Golparva-Fard在同事的協助下,開發了無人機建筑監測軟件。他認為這可以“把建筑工地上的風險位置重點標注,那些地方可能會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”。舉個例子,利用無人機拍攝的三維圖片,可以清楚展示出具體的結構元件,并判斷它們是否會拖延工程進度(比如某些建筑材料還沒有到位)。從而發現建筑過程中哪些地方存在偏差,哪些地方需要加快建設進度,提升工作效率。
無人機測繪也是現在無人機在工程領域的研究重心所在,對比傳統測繪,兩種測繪方式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所需人力的多少,測繪時間長短,以及精度。傳統測繪中大概需要10或12位工作人員,而且還需要各種GPS儀器,使用傳統測繪可能會得到5米、10米或20米的精度,但使用測繪無人機我們可以得到平均20cm/像素的精度。對于100公頃的地方而言,如果使用傳統的測繪方法,也許能得到30000個點;但如果使用測繪無人機,我們測到的點可以達到2500萬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