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教育部發布了《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意見》,提倡在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。目的是讓學生走出學校、走向大自然、走向社會、走向世界、拓寬學生視野、增進學識、錘煉意識。
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,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文件精神,長沙碧桂園威尼斯中英文學校組織師生,以“黃埔精神研學行”為主題,開展了一場研學旅行活動。
2019年1月2日,在廣州參天樹的用心組織下,開展了“航空科普”教育研學旅行,這是一場以科技為基礎、以航空為核心、以創新意識為精神的一條成長之路,激發學生內心的渴望,體驗翱翔藍天的夢想,幫助孩子實現航天夢,向科技的未來更進一步。
長沙碧桂園威尼斯中英文學校31個班級參加此次無人機科技研學活動。
二年級:1601班、1602班、1603班、1604班、1605班、1606班
三年級:1501班、1502班、1503班、1504班、1505班、1506班
四年級:1401班、1402班、1403班、1404班、1405班、1406班
五年級:1301班、1302班、1303班、1304班、1305班、1306班
七年級:7(1)班、7(2)班、7(3)班、7(4)班
八年級:8(1)班、8(2)班、8(3)班
研學絕不是旅行,而是一種戶外教學。
研學絕不是享受,而是一種人生感受。
研學游是一種學生拓展視野、豐富知識、加深文化親近感和集體生活方式體驗的研學旅行。
聚焦學游并重,游以學為目的。讓更多學生在名山大川的游歷中增強學識,在歷史文化的滋養中鍛造品格。
每一次研學,都是一種財富的積累,一次世界觀的鞏固......
科技前言
專家預測,在未來10-20年間,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49%的先有工作,重復性、標準化的工作不再能提供人生的庇護所。
科技將帶來社會的劇變,未來,孩子的創造力、觀察力、行動力更是不可或缺,與其坐在教室里面背書,不如走向窗外,用所見感知科技的發展,用雙手體驗創造的驚喜。
大型工業無人機來了
航空科普研學行旨在以適應新科技發展,新社會發展為目標,通過切身體驗,感受我國軍事力量的強大和航空發展的進步,普及中小學生航空知識教育,培養孩子軍事素質、體能素質,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奮斗。
無人機科普歷史
知歷史,閱古今。
航空科普課堂上,
從古代第一架飛行器演變到現代前言科技發達的今天,
航空依然不是難事,
然而古人勇于探索和實踐的精神,
應該永遠被我們傳承,
一節課下來,學生們受益匪淺!
眾所周知,無人機最初源自第一、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科技。最初,由于電子技術還未完善,無人機不能進行太復雜的任務,只能用當練習用的靶機。但在二次大戰后,美國開始大量使用無人機作為偵察機,以極高速度來回避難以進行空戰的難題。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,未來“遙控飛機”式的軍用無人機,開始有被全新的自動化無人機取代的趨勢。
換句話來說:
機械人加四條腿,就是機械狗;
機械人加個輪子,就是平衡車;
機械人加個航模,就是無人機;
機械人加個汽車,就是無人駕駛汽車。
無人機模型參觀
航空科普館內大大小小的飛行器驚呆了孩子們,
觸摸可以代替農民伯伯撒藥的植保機,
尋找各個領域無人機帶給我們生活中的便利,
科普長廊上了解我國航天事業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輝煌......
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,
航天夢的種子由此萌芽。
無人機模擬操控
教官介紹完模擬器的功能和操作,
緊接著讓孩子們體驗無人機模擬飛行,
過了“一把癮”。
親手操作無人機!
操作無人機飛行,
是大腦、眼睛、雙手協調統一的結果,
經過前期在模擬上的飛行預熱,
之后再進行實踐飛行會更加開闊孩子的思維,
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。
無人機飛起來了!
觀看穿越機表演
時速高達180km/h的穿越機飛行表演,掀起了陣陣歡呼聲,大家紛紛起身觀望,大屏幕上呈現出第一視角,非常帶感!
大型無人機表演
無人機拉橫幅+農業植保機撒水表演,
透過孩子們的笑容我們看到的是
無畏的勇氣與飽滿的激情。
無人機拉橫幅
植保無人機灑水
參觀防靜電科普館
認識防靜電在生活中的作用,從防靜電原料到防靜電成品循序漸進的講解參觀,顯然易懂。
靜電體驗環節吸引眾多孩子眼球,見證防靜電的產生,科學真是太神奇了!
DIY制作無人機
放飛航空夢:DIY創作的過程是最快掌握多項技能的最佳方式。制作一臺無人機,學生需要用到算法及物理電源管理、傳感器、pcb設計等知識。那么在設計的過程中,小組進行交流與實踐,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,從中更好的鍛煉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,提升孩子創新思維。
一段終生難忘的探秘航天
勵志高飛的研學之旅到這里就結束了~
隨著科技的進步,無人機也逐漸走入教育體系
同學們不僅見證到航天技術的發展
更見證我國未來科技的無限可能
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奮斗